
任何一种管理方式都根植于具体的管理环境。高校有自身的传统和文化,有较为独特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项目管理的思想、方法只有和高校的传统相契合,才能发挥其现代管理方式的功能。 (一)要与普通高校管理环境相契合 普通高校的主体是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也就是一般说的“金字塔”状。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下,为了增强对外部市场的适应能力,局部事业采取项目管理的组织机制,需要在组织协调、人力配置、人力资源激励制度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一是营造支持性的环境。对项目负责人,职能部门的上级领导需给予充分的信任和管理权限。在决策时,同级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应当积极配合,尊重项目负责人的意见。二是有效激励。在高校的制度环境下,针对教工的激励措施比较缺乏,效果也不佳。由于非学历教育项目是市场化运营的事业,教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到组织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因此,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显得十分必要。在高校,特殊的激励政策往往会引起关注,甚至会带来“红眼病”,给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造成心理压力。因此,在已有的制度环境下,应充分认识到从事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人员的劳动不仅是辛苦的付出,而且具有相当的智力支出,需充分尊重、认可他们的劳动价值。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制定出与高校已有人员激励措施相适应的项目管理人员及其团队的激励政策 在非学历继续教育市场竞争中,特色鲜明是项目运营成功的首要要求。高校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有深厚的学科背景和师资基础,这是培训机构、行业培训单位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高校要在发挥自身学科和师资优势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培训项目。高校的学科和师资优势,一方面来源于发展的积淀;另一方面则是整合后的优势。各高校学科比较优势各不相同,这是长期发展的结果。然而,培训需求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要求,这就需要高校整合多学科、多专业的师资,满足培训需求。分析学科、专业优势,形成对自身培训能力的基础性认识,这是高校形成特色化培训项目的基础。近年来,教育培训市场最显著的发展趋势,便是名牌培训项目对杂牌培训项目的无情淘汰。在英语培训市场上,新东方以60.6%的关注度排名第一;在IT培训项目上,北大青鸟是绝对的市场领跑者;在少儿教育方面,金宝贝早教中心则是当之无愧的冠军。特色化发展使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走上品牌经营之路。 在对自身培训优势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开发能够赢得市场的培训产品,关键在于高校要使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与培训服务消费者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并且提高消费者对自身培训产品的认知度。运用项目管理方式,通过定义项目目标不仅可以使培训者清晰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清晰、明确地描述培训产品服务的背景、优势、目标、任务、内容、效果等,让培训客户清晰地了解到项目对他们的价值所在,使培训客户在选择培训服务时,明确认知他能得到的收益或增值价值。因此说,通过定义项目目标,高校可以清晰地确定自己所提供教育培训项目的特点,这将大大提高高校培训项目在培训市场中的产品区分度。 (三)建立专业化的项目工作团队 在高校建立非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化的项目工作团队,首先,高校需改变过去“以学术”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模式转变,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整合学校所有学科、专业的科研资源、师资资源,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增强培训项目的市场推广能力,注重管理队伍的建设,努力培养项目运营专家,包括客户沟通专家、解决方案专家和商务合同交付专家。通过专业化的项目工作团队建设,增强高校在非学历教育活动中成功运用项目管理方法的能力,进而提高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活动的运营效果。 |
相关文章
- 继续教育课程学习说明(务必查看)2013-09-58
- 继续教育课程教材购买说明2013-09-58
- 关于在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公共科目继续教育的通知2013-09-58
- 关于印发《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2013-09-58
- 关于印发《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2013-09-58
-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2013-09-58